创作佳话
朱军成与苏绣《归程》:香港回归的珍贵贺礼背后的故事
1997 年,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为表达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深切祝福和无限喜悦,国家要求每个省份准备一份贺礼。江苏省领导高度重视此事,广泛征集建议后,决定以苏绣作为贺礼,展现江苏人民的独特情怀。
为寻得一份既富有创意又寓意明确的绣稿,江苏省领导可谓不遗余力。他们不仅邀请众多著名画家进行设计,还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绣稿。朱军成在江苏民协主席陈国欢的推荐下,参与了这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接到任务的朱军成心情无比激动,他立刻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中。他查阅大量相关案例,然而一周过去,仍未找到满意的灵感。一次偶然的下乡之旅,却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天早晨,他在去分厂检查绣品质量的路上,看到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从天空飞过。望着天边的早霞和渐飞渐远的大雁,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幅画面 ,这不正是他苦思冥想寻找的创意吗?大雁的归来正好寓意着香港游子的回归。
回到家后,朱军成立刻用铅笔勾勒出初步的线条稿:远处一轮太阳从天边冉冉升起,一群大雁由南向北奋力飞翔。这个画面虽简单,却充满深厚寓意。但朱军成总觉得画面缺少些什么,一时又找不到深入的突破口。晚上休息时,电视里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给了他新的灵感。歌词中的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让他立刻想到新的元素。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于是,他起身重新画了一幅线描稿:在画面的左中间,起草了一个雄壮宏伟的长城,它盘沿在群山之上,伸向远方;远处,一轮太阳正冉冉升起;而在长城的下方,一群大雁从黄河的上方起飞,寓意着香港游子的回归之路。
为使画稿更加严谨完善,朱军成邀请著名乱针绣大师吕存协助。吕存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嫡孙,对乱针绣有着深厚造诣。他指出,把黄河改成香港维多利亚海湾,大雁从维多利亚海湾起飞,代表香港游子回归,并指出金色的阳光要照在长城上闪发金光,大雁要身披彩霞,从蔚蓝的海水上起飞。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画稿格调清新,寓意深远。
这份画稿呈递上去后,立刻在众多画稿中脱颖而出。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看到由红日、长城、海水和大雁构成的画稿时赞叹道:“这幅不错!气魄大,代表江苏人民的情怀!” 省长郑斯林也提出建议:“画面上的太阳要再红润一些,远山要再深远一些,要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因为大雁北归是在春天,所以大雁飞的姿态要微向上,迎着阳光飞翔。” 他还建议把这幅画稿的题目《万里归程》改为《归程》,更加贴切。
1997 年 4 月 4 日,在由钱其琛副总理、罗干秘书长等领导主持的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礼品设计稿会审中,江苏的画稿顺利通过。国务院领导还锦上添花地建议,在《归程》的画面上加上紫金山,以体现江苏的标志和江苏人民对香港回归的心愿。
画稿确定后,上级部门将绣制重任交给了朱军成。朱军成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向原城郊乡党委副书记方增福汇报,方书记十分重视,专门慰问 11 位绣娘,并派车送行至南京。为保证绣品质量,朱军成从两个分厂抽调 4 名优秀绣娘,在总部礼好一然绣研究院也抽调 7 名优秀绣娘,由朱步花担任组长,丁娟担任副组长,并邀请吕存担任指导老师,朱军成本人担任助理指导老师。
为找到合适的底料,朱军成跑遍市场各个角落。由于面幅较大,市场上没有如此大面幅的丝绸面料。他先后去浙江的面料批发市场、苏州丝绸市场等地,都未能找到合适材料。后来,通过朋友介绍,他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的仓库里找到了为数不多的可用绣料。
省政府对这份礼品非常重视,专门在南京土壤研究院成立临时绣坊,并设立保卫,以供绣娘们安心制作,保证作品安全。为保证画面配色准确,他们必须在自然光下进行制作。朱军成和徒弟们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开始绣制,直至太阳落山,中途几乎不休息。经过近三个月的奋战,精美的绣品终于准时完工。当省委书记陈焕友等领导看到完工的作品后赞不绝口,直说太美了,比画还要漂亮,并给予高度评价。
苏绣精品《归程》长 2.2 米,宽 1.4 米。该作品运用了散套、平行交错针、井纹乱针、虚实针、三角针等多种针法,运针约 200 万针,线色多达二百余种。绣成后,一幅兼具油画特色和国画韵味的苏绣艺术精品展现在人们眼前:一轮红日(代表中国共产党)从东方冉冉升起,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春意盎然的群山。古老的长城(代表中华民族)像巨龙一样蜿蜒起伏。一群归雁从维多利亚海湾(代表香港)的香江水面上起飞,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穿越云层,越过南京紫金山,向着长城飞去…… 作品气势宏大、内容寓意深远、格调清新秀雅,充分体现了刺绣艺术的高雅,更具有深厚的寓意。这件苏绣贺礼,至今还存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也将成为永恒的艺术瑰宝,流传后世。
扬州市礼好一然绣研究院
202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