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然绣博物馆
镇馆之宝父亲刺绣,苏绣技艺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
在一然绣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刺绣作品《父亲》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令人赞叹不已。
这幅作品以罗中立的同名油画为范本,朱军成大师运用苏绣中的乱针绣法,耗时 10 个多月精心绣制而成。乱针绣法的运用,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绣面上,一位 80 年代初的陕西老农民形象跃然眼前,那饱经风霜的皱纹和松弛粗糙且幼黑古铜的肤色,被大师用丝线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道皱纹都仿佛是岁月用刀精心镌刻的痕迹,细腻而真实,深浅不一的丝线交织,展现出皮肤的质感和岁月的沧桑。这不仅需要大师对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对丝线的色彩、粗细以及针法的疏密有着精准的把握和娴熟的运用。
再看老农民额头上晶莹欲滴的汗水,更是绣得微妙微俏。大师通过对丝线光泽的巧妙运用,以及针法的细致处理,让这汗珠仿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欲滴未滴,栩栩如生。这一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乱针绣法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使整个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而老农民手中的水碗,从其形状到质感,也都通过丝线的精心搭配和针法的巧妙变化,被表现得极为逼真。水碗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能触摸到它的质地,碗中的水似乎也在微微晃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在 2004 年 10 月 13 日的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一举斩获金奖,且是该博览会上全国刺绣行业唯一的殊荣。这一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朱军成大师个人刺绣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一然绣博物馆藏品品质的肯定。
《父亲》这幅刺绣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细腻的刻画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苏绣乱针绣法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它是一然绣博物馆的骄傲,也是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将永远在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