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央视远方的家聚焦扬州刺绣大师,朱军成匠心绽于世界舞台
2017 年 8 月 10 日,扬州城沉浸在夏日的热烈氛围之中,一场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使命的特殊采访活动在扬州市礼好一然绣研究院悄然展开。央视著名栏目《远方的家》摄制组专程奔赴此地,将镜头聚焦于刺绣领域的杰出代表 —— 朱军成,旨在借助央视的广阔传播平台,向全球观众深度解读中国刺绣的迷人魅力,展现朱军成在乱针绣传承、创新历程中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凭借精湛技艺为国家外交文化交流添上浓墨重彩的非凡篇章。
《远方的家》栏目长期致力于探寻中国各地的深厚文化底蕴、独特风土人情,此次叩响扬州刺绣艺术殿堂之门,看中的正是刺绣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瑰宝,历经千年传承所沉淀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以及朱军成在这一领域的标志性地位。走进礼好一然绣研究院,仿若踏入一座锦绣琳琅的艺术宝库,墙上、展架间陈列的绣品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每一幅皆诉说着朱军成与刺绣的不解情缘,也彰显着乱针绣独有的艺术神韵。
朱军成身着一袭简约质朴却透着儒雅气质的服饰,面带微笑,从容地迎接摄制组到来。采访伊始,他便开启了一场关于乱针绣前世今生的文化溯源之旅。朱军成介绍道,乱针绣诞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打破常规刺绣针法桎梏,以自由、灵动且充满变化的针法组合,恰似画家挥毫泼墨,用丝线纵横交错间营造出逼真的立体感、细腻的光影效果和丰富的层次感,让刺绣从单纯的工艺制作升华为饱含艺术创造力的表达形式。他手持一幅以古典园林为主题的绣作,详述创作过程:为完美还原园林的精巧布局、错落景致,甄选超百种色泽、质地各异的丝线,依着建筑的明暗、草木的疏密,以长短针交替、疏密针结合,历经数月精雕细琢,才使得亭台楼阁跃然锦上,曲径通幽处尽显古韵遗风,一针一线皆倾注对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执着追求。
谈及传承,朱军成目光坚定且满含深情。往昔,乱针绣囿于传统传承模式,面临技艺传承断层、受众局限等困境。朱军成挺身而出,打破行规壁垒,倾囊相授,广纳四方对刺绣怀揣热忱的年轻学子。在研究院的教室里,他手把手教习基础针法,从最基本的 “交叉针”“施针” 规范,到复杂针法组合运用技巧;更注重培养学徒艺术素养,引导他们从古典诗词、名画佳作中汲取灵感,鼓励创新思维,融入现代审美观念。经他悉心培育,众多年轻绣者茁壮成长,成为乱针绣传承路上的 “火炬手”,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而朱军成的刺绣技艺,更是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乱针绣功夫,多次承担为国献礼的重任。那些作为国礼的绣品,或展现华夏山河壮丽,借丝线勾勒五岳巍峨、黄河奔腾,传递祖国壮美风貌;或聚焦民俗文化精髓,以细腻绣工呈现春节花灯、端午龙舟场景,诉说中华传统习俗魅力。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多次操针为国外领导人绣制肖像,每一幅肖像皆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在绣制过程中,朱军成细致研究人物面容特征、神情气质,从肌肤纹理的细腻表现到眼眸神韵的精准捕捉,用丝线 “绘” 出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中国刺绣登峰造极的技艺水准,更在外交场合传递友好情谊,宛如文化使者,搭建起中外沟通的 “软纽带”,让世界透过刺绣这扇窗,领略东方艺术的深邃与温情。
央视《远方的家》摄制组全程全神贯注,捕捉朱军成讲述故事时的真挚神情、展示针法时的娴熟姿态,以及绣品细节处的精妙绝伦。此次采访,恰似一场文化东风,借助央视强大传播力,既让国内民众重拾对乱针绣的敬意与热爱,感受传统手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力量;更将朱军成的故事、中国刺绣的风采播撒至全球,在世界文化交流版图镌刻下浓墨重彩印记,奏响中华刺绣走向世界、闪耀国际舞台的华丽乐章。